中频炉的沸炉与炸炉是铸造行业经常遇到的问题,处理不当就可能造成安全生产事故。资深铸造企业湖南省国藩工矿机械有限公司组织人员对相关知识进行了学习和归纳,相关知识总结如下:
一、中频感应炉的沸炉与炸炉的定义。
1、沸炉是指在熔炼过程中钢液剧烈沸腾的现象。钢液不断从炉体内涌出,并带有轻微的爆炸,和火山喷发熔浆极为相似。
2、炸炉是加入的炉料中含水或感应圈烧坏水进入炉体,水在1000多度的高温下气化,产生的气体在钢液空间内得不到膨胀,随即产生爆炸,同时将钢液带出炉体外。
二、沸炉与炸炉的现象分析和应对措施。
1、炉料锈蚀且未经烘烤。
当加入带有锈蚀且未经烘烤的炉料时,钢液立即沸腾并不断地涌出,带有轻微的爆炸声,沸炉停止后炉体内的钢液一多半被溢出,溢出的钢液氧化严重。钢液的沸出有巨大的长时间的动力,同时有大量氧化性气体存在。
未经烘烤的炉料加入时引起已熔化钢液的局部温度降低,温度降低后钢液含氧量超过平衡值,产生大量CO。且锈蚀进入钢液时,在高温下分解产生大量O2,从而使钢液获得了不断外涌的动力,形成火山熔浆外溢的景象。
故加入炉料要经过烘烤、无锈蚀。一旦发生此类沸炉,应立即断电,以防溢出的钢液使感应圈短路,造成设备的损坏或更大的事故。断电后向炉内加入适量脱氧剂,并用除渣剂覆盖液面,可缓解此反应的发生。
2、炉料中含有低熔沸点金属及其化合物。
这些低熔沸点金属及其化合物浸入到已熔化的钢液中时,由于此时的钢液温度较高,会立即引起该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气化或分解,从而在钢液的表面产生大量气体和带有颜色的火焰。这种反应一般持续的时间短,又是在钢液的上表面发生,所以钢液一般不会被带出炉体。引发这种沸炉的炉料一般为小的低熔沸点金属及其化合物碎料。表面镀了低熔沸点金属的型材,如镀锌管,回炉时也容易引发沸炉。
故不明的小料或碎料,应先放在炉体的底部。由于开始熔化时加热较为缓慢,低熔沸点金属及其化合物就会慢慢的分解或气化,不会像立即加到金属液中那样引发剧烈的反应。
3、穿炉而引起的沸炉和炸炉。
这种情况一般少见。当炉壁内某些地方被钢液侵蚀的较为严重时,钢液很容易穿炉造成两层感应圈之间的短路, 击穿感应圈,由于感应圈内有0.2~0.3MPa的冷却水,在这样的压力下冷却水进入到炉体内,炉体内的钢液温度较高,刚进入的水不足以冷却钢液,而是被钢液气化,形成大量的水汽,从而引发沸炉。如果水的压力不大或量少而容易导致炸炉。
生产中炉衬应不断检查和修补。不连续操作时,冷炉开炉前,均应详细检查炉顶、壁、底是否需要修补,在连续熔化时,每出钢一次,也应从炉顶观察到炉底是否需要修补。横裂纹和超过3mm的直裂纹必须修补。先除掉四周炉渣,将盛有修炉材料的纸顶在裂痕下端,使用U形铁针,将材料挤入裂口,再用混有水玻璃的筑炉材料将表面挤压抹平,以防穿炉事故的发生。
三、总结。
1、沸炉和炸炉的产生一般是炉料不合格或操作不规范引起的,并且可以预防。严格按照工艺操作规程进行基本可以避免。
2、一旦出现此现象,应立即断电加入脱氧剂(最好是强脱氧剂),并用除渣剂覆盖液面,必要时将钢液倾倒在炉坑内,以防更大事故的发生。